(相关资料图)

小暑,呆家的日子王俊刚前些天的雨并没有赶去炎热,这不,天刚刚晴了,云散了,太阳又有恃无恐开始发挥能量,一年里,最热的季节来了,因为,今日小暑。小暑节气,天气燥热,风中夹杂着闷人的气息,浑身上下都觉得黏糊糊的,没有一处清爽地。汗水一茬又一茬地流淌,出一趟门回家,就像是在水中被捞起,连心情也是烦躁的。心情烦躁不安有原因,这些日子身体微恙,呆在家里已经无聊至极,再加上闷热,吃啥没胃口,神情倦怠。都说心静自然凉,呆在家里,孤零零一个人心却很难静下来的。耳边从窗外传来虫鸟不停地聒噪,楼下一群老妈子打牌娱乐的声音更是让世界一片喧嚣。平日里微风吹响的梧桐树,因为刚受到雨水的浇灌,一改前些日干旱时萎靡不振,俨然一派繁忙的景象。楼房四周树木深深,也没有了往日静谧。今日妻的同事待桌,家宴城里倒是热闹非凡,尤其上菜前,仿佛在冲锋陷阵的战场,这阵势挡住了食物的诱惑。食欲不振,最主要还是因为闷热,因为不敢吹空调,这小暑来得真是时候。记得小时候小暑时节,傍晚时分时常在村头看晚霞满天。“晚上放霞,干死青蛙。”傍晚的霞光把整个天空燃烧,落在远处的地面上,与村庄、树木、半人高的秋庄稼、大平原交汇成优美的图画。在红与绿组成的美丽图案里,有燕子低飞,有蜻蜓炫舞,有农人劳作。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仔细研究“煮”字和“暑”,才佩服古人造字有多么伟大。“煮”字者下水蒸。“暑”字者上烤,都表示蒸熏般的炎热。其实小暑只是小热,大暑才是大热。进入小暑,也就入伏了。所谓“伏”,就是潜伏,隐藏之意,叫人尽量减少在高温下的活动。也难怪这些天让我郁闷在家,原来都是“暑”字作怪,让我潜伏啊!《月令七十二解集》:“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难怪,我视乎有点明白了。明白了身体与天气的联系,便不再怨天尤人。没胃口,创造条件刺激胃口。解暑,绿豆汤就是必备之品。熬上一锅绿豆汤,待它凉了,盛在一个盆里,放进冰箱,停几十分钟,取下来喝上一口,清凉解暑。光有绿豆不行,放点红豆,莲子之类,最好。不能吹空调,来把蒲扇,再来个躺椅,书必不可少。斜卧,沉迷书海,与作者交心,与尔同销万古愁。外边小暑的热浪,室内读书的人,各行其是,各安其命。关于读书,还有一个小故事,东晋时,有个名士,见邻人晒衣被,就平躺在地上,掀起衣服露出肚皮晒太阳,旁人不解,问他在干什么,答曰:“晒书。”“书呢?”“四书五经全在我肚子里。”文人轶事,也只有文人做得出来。古代文人爱惜书籍,怕蛀虫,就将芸香草放在书柜驱虫,走进书房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诗书人家便有了“书香门第”之称。晒书,也是每年小暑节气必做之事。有书作伴,就算是热浪袭人,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在书里寻一处内心的清幽,面对燥热的世界,自然心静自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