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修小补”有了“集体户口”

潘剑夏拿到了自己的营业执照。


(资料图片)

凡霞在缝补衣服。

生活中,一旦碰到伞柄断了、拉链坏了等小状况,附近的小修小补摊点就能帮上大忙。这类业态,一端连着普通百姓,可以提升百姓幸福感;一端连着众多个体工商户,可以拓宽就业渠道。

6月,我区发布了《吴江区社区(村)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实施方案》,小本经营者可以进驻社区或村,从事居民生活服务业,并办理营业执照,通过这种办“集体户口”的方式,让小本经营者的经营逐渐走上正轨,也让更多的便民业态回归社区。

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以后就是持证上岗了!”6月26日,在区行政审批局大厅,拿到了社区集中登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潘剑夏阿姨激动地说。

缝纫修补一直是潘阿姨的拿手活,平时她经常帮助左邻右舍修修补补,这一次,潘阿姨通过社区的场地办理了营业执照,“有了更好的场地,还有了执照,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了!”

这是由区行政审批局发出的全区首张社区服务集中登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记者对比发现,潘阿姨的营业执照与其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最大的区别,就是经营场所后面备注了“社区服务集中登记”,其他并无二致。

记者了解到,潘阿姨是松陵街道苏河社区居民,她的缝纫铺经营场所就在苏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个驿站内。驿站面积大约20平方米,宽敞明亮,除了缝纫机之外,其他设施也都齐全,包括空调、饮水机等。这两天潘阿姨正忙着调试机器,她说:“场地布置得很贴心,以后每周至少要来这里一两次。”有了场地和执照之后,潘阿姨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也可以从事经营活动。

两天后,通过社区工作人员代办,东门社区的凡霞阿姨也拿到了营业执照。此前,凡阿姨一直在一家商场门外的一个小地方从事缝纫修补工作,始终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经营场所,这一次凡阿姨通过社区的场地办理了营业执照。“有照经营后,我心里更踏实了。”看着崭新的营业执照,凡阿姨开心地说。身为社区老居民,她说,要更好地用自己的缝补手艺为街坊四邻服务。

如今,在吴江,像潘阿姨、凡阿姨这样从事修理、缝补等居民生活服务的小修小补从业者都可以拥有“集体户口”了,这类群体可以借助党群服务中心等场地办理营业执照,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用公共资源方便公众

据悉,为进一步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也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今年6月,吴江区印发了《吴江区社区(村)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实施方案》,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探索社区(村)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新模式,支持社区(村)无偿提供党群服务中心、生活驿站等社区场所作为集中登记点,帮助个体工商户进驻社区(村)从事居民生活服务业。

经营场所是个体工商户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其经营成本的主要部分。“小本经营者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没有执照,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生活驿站等有明确的产权,通过这些场地,为小本经营者办理"集体户口’,可以让他们合法经营。”区行政审批局市场主体登记大厅相关负责人解读称。

那么社区里这样的小本经营者有多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太湖新城(松陵)分局工作人员介绍,经过他们这段时间的摸排,在他们的辖区范围内,每个社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经营者,以老城区为例,仅东门社区就有10个左右没有场地的小本经营者,他们多是从事缝补、修理小家电等生意,都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

“集中登记后,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些个体工商户进行依法监管,让集中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能够规范经营,在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能够为他们增加收入。”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刘晓兰

2023-06-30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