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校招季,随着招聘的不断推进,银行笔试内容再次引发关注。4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参加银行笔试的经历,“用尽毕生绝学”“难到哭”“考成了稀巴烂”……银行笔试题太难、覆盖面广让不少年轻人愤懑。从天体运动、粒子静态能源公式、爬虫技术到考了一本百科全书,近年来,银行在校招时对应试者的要求不断提升,早已不局限于经济、金融相关的领域,“千军万马难过独木桥”,在复合型人才成为刚需的今天,银行这座“围城”,你还想进吗?
(资料图)
银行笔试“难上加难”
网申、初选、笔试、面试……一年一度的银行校招季又来了!“参加银行笔试已用尽了我的毕生绝学”“考的那叫一个稀巴烂,怎么会这么难,我被杀得片甲不留”“难到哭,没有银行特色知识,全部都是英语、语言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是我高攀了”……银行校招笔试季来临,考试难度增加成为众多考生们的普遍感受。
刚参加完银行笔试,黄烨(化名)用“凉凉”两个字来形容这次的考试经历,她参加的是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校招笔试,在答题中让她印象深刻的模块是英语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英语一共有30道题目,其中有3篇阅读理解完全读不懂,都是凭感觉做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55道题,答题时间只有55分钟,时间根本不够,我认真做的题只有20道,其他都是直接蒙。总之就是很凉,银行还能给个机会吗?” 黄烨无奈地戏称。
英语专业的之之(化名)回忆起刚参加完的国有大行春招笔试,一度坦言“考成了稀巴烂”。他本以为凭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在考试中“大杀四方”,结果没想到笔试题太难,反被“杀得片甲不留”。
一般情况下,银行的招聘程序主要包括网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签约、录用,每位应聘者可以申请报名多家银行的招聘。最近一段时间,晓宇(化名)接连参加了两场国有大行的笔试,她回忆称,“两家银行笔试的题目都很难,每家银行都有不同的模块,题目还没研究清楚答题时间就快到了”。也有网友吐槽称,“银行校招笔试考英语、语文、数学、情商、智力也就算了,现在还要考反应能力和记忆能力,例如‘找不同’‘追看小球’等”。
近年来,银行校招笔试难多次登上热搜,更是让不少考生直呼:“终究是不配来银行,可能是我真的太菜了!”从考试内容来看,银行笔试内容覆盖面广,主要包含职业能力、综合知识测试多类。其中,职业能力测试一般考查言语理解、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思维策略、资料分析五大模块;综合知识考察的维度则涵盖时政、经济、管理、计算机、法律、会计、市场营销等多种内容。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银行校招笔试难度和毕业生人数成正比,近年经济状况尚待恢复,广泛求稳的心态让银行等相对稳定的工作更受毕业生青睐。
复合型人才成为刚需
银行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虽然“大把赚钱”的时光不复存在,但“体面光鲜”“工作稳定”依旧让不少人视其为“金饭碗”。
题量大、考试内容不着边际频频被考生吐槽,但这也从侧面反映,银行在招聘需求上,早已不再局限于经济、金融类相关的专业人才,而是更倾向于拥有广泛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从已公布2023年度春季校园招聘信息的银行来看,主要涵盖管培生、市场营销、客户经理、金融科技等多种岗位。
工商银行在2023年度春季校园招聘启事中提到,该行境内33家一级(直属)分行、9家直属机构及1家综合化子公司面向校园招聘人才。招聘岗位有星辰管培生,主要为各级机构管理类岗位提供基础人才储备;专业英才,主要为新兴业务、重点业务及综合保障类岗位提供专业人才储备;科技菁英,主要为该行产品研发、用户研究、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等领域提供科技人才储备。
建设银行发布的境内分支机构2023年度春季校园招聘公告显示,该行除了招聘管理培训生之外,还招纳科技类专项人才、综合营销岗、柜面服务岗等多种岗位,其中,科技类专项人才主要从事数据挖掘分析、大数据营销、技术研发、系统运营维护等相关工作。新员工入职后,有机会安排至分行金融科技部,或总行运营数据中心、大数据智慧中心、金融科技子公司(含各事业群)等机构跟岗学习。综合营销岗,主要从事客户服务、柜面服务及业务营销等工作;柜面服务岗,主要从事网点柜面服务工作,新员工入职后,在柜面服务岗位上工作不少于一定年限。
招商银行旗下分支机构最新发布的校园招聘职位中也包括运营支持岗、市场营销岗、2023信息技术培养生多类。在信息技术培养生方面,招商银行(600036)某地区分行提到,本科生要求英语四级成绩在425分及以上,研究生要求英语六级成绩在425分及以上或达到雅思6分、托福90分的英语水平。应聘者入职后将从事应用系统设计及开发、软件测试、系统及网络运营维护等相关工作,成长为熟悉该行业务的IT人才。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银行正在向智慧银行、数字银行迈进,在转型的道路上,吸纳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家银行争抢的重点。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看来,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人才在银行中的重要性提升,此时需要增加此类人才的招揽力度,同时也要考虑提高此类人才在公司内部的权重,很多银行内部IT系统的权限依然很低,无法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构建人才成长发展通道
近年来,银行业躺着赚钱已成为历史,内卷的“银行人”成为常态,有不少毕业生也在担忧,进入银行体制内部后会不会存在发展受限、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
“银行在招聘题目或专业设置等方面需要考虑专业性,也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廖鹤凯直言,“银行应在笔试环节将题目设置得更加合理,不要设置过高的门槛,应更多地考虑从业热情和可能的从业持久度匹配,可以让对进入银行有真正热情的人有更高概率能够通过考试。”
在盘和林看来,基本的福利制度是留住人才的好办法,但银行业在这方面普遍做得较好,差异性并不是很高。所以,留住人才的主要手段还是给予人才发展平台,银行要进一步投入资源,助力银行人才成长。
在做好“软保障”,构建人才成长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方面,已有多家银行在行动。工商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紧跟国家科技政策导向,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构建多维立体的数字化转型专项激励机制,分层奖励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突破的核心人才,为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加匹配的回报激励,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
农业银行提到,2022年该行不断健全长期激励约束,对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及专业人才实行倾斜激励,有效促进全行人才发展。中国银行(601988)去年常态化开展总分行、境内外、行司间人才交流,系统化建设“八大金融”、私人银行、数据分析、全面风险管理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队伍。
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亦是如此。2022年,兴业银行(601166)加快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推进科技人才万人计划,该行科技人才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41个百分点至11.87%;张家港农商行则采用线下培训与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核心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着力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