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春运期间,我国东北地区气温最低降至约零下50摄氏度。在如此极寒环境中,一列列复兴号高铁列车踏雪迎风,疾驰在我国最北端高寒地区,将一个个旅客安全送达。以多项“抗冻”科技护体,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在高寒中安全稳定行驶,彰显着勇毅的“中国速度”。
冬季来临,冰天雪地,当人们穿上厚棉服、躲进暖气房避寒,复兴号依然昼夜不息奔驰在东北各地,经受着极寒环境的考验——车辆底部飞雪冻结继而导致底部设备发生故障;车体结构低温冻裂、循环系统冻堵;低温条件下列车容易出现空转滑行,是列车在高寒环境中行驶面临的三大难题。因病施策、对症开方,科技工作者为车体底部设备舱加装“高寒专属”滤网;为列车的水箱、污物箱、水管“穿”上中间有电伴热线的“棉衣”;在车辆静止时大规模启用自动化防冻结功能,让一项项难题被成功攻克。每一项设计都为增强抗寒性能,每一个部件都出自耐低温设计。确保安全行驶,守护“中国速度”,再冷也拼了。
道路通,百业兴。回望前路,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今我国已经建成交通大国,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规模方面,我国高铁营业里程4.2万公里,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科技领域,我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基于实力与优势,自主创新的中国高铁也走出国门服务世界,成为中国装备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从相继研发时速160、250、350公里等不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产品,到成功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DS6—80型安全计算机平台,使高铁列控技术实现从引进到输往欧洲的飞跃;从基于北斗+5G的铁路全自动无人机智能巡检专用系统的应用,到京雄城际铁路应用智能化设计71项,首次实现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三维数字化智能管理……市场提出需求,需求驱动创新,创新赋能发展,包括高铁在内的交通高质量发展,勇担起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7年前,一位瑞典客人曾以一段记录一枚硬币在京沪高铁车窗台上竖立8分钟不倒的视频,表达了自己对中国高铁的赞叹。2023年春运,当京哈高铁的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依靠配有各类传感器的监测系统“察觉”到温度、风力等变得不利于高速行驶,会自动降速。驰骋在中国广袤大地的中国高铁,以最直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出“中国速度”、创新力量。透过中国高铁,我们看到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浪潮涌动,我们坚信中国的高端制造将更多地走向世界,以优质服务赢得赞誉。